焦点新闻
公司经营不下去,决定要注销了,财务人员最先头疼的就是税务注销环节——"清税"。这可不是简单一句"公司不要了"就能解决的问题。税务清算犹如一次财务大扫除,必须把所有会计科目清理得干干净净,才能顺利拿到《清税证明》。
资产类科目处理要点
1.存货
存货科目有余额?说明公司还有未处理的库存商品、原材料等。处理方式有三种:
优先变卖处置:存货可对外销售,需关注价格是否明显偏低或偏高。如果价格不公允,可能会被核定。对外卖货和企业注销前正常经营流程一样,该缴的税一个都不能少,包括增值税、附加税、印花税和企业所得税。
部分可做报废处理:对于盘亏或变质无销售价值的存货,进行报废损失处理。需要注意的是,已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需做转出处理,未抵扣的可与存货损失一同在计算所得税时扣除。
实在处置不掉的可分给股东:存货也可分配给股东,但需视同销售,按组成计税价或公允价计算并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。同时,分配给股东视作分红,因此记得代扣代缴股东的个人所得税。
2.其他应收款
其他应付款和其他应收款中,公司与股东资金来往比较频繁。股东应及时将欠款还给公司,如果其他应收账款有余额,注销时仍未归还,可能会被视同向股东分红。如果公司借了股东的钱,在公司注销时无力偿还,股东若豁免,公司要视同收入,计入营业外收入,缴纳企业所得税。
其他应收款中常见的股东借款必须处理完毕:
股东必须归还借款
如果不归还,视同分红,缴纳20%个人所得税
实用建议:就算股东只是“走个过场”,也要先归还再注销,避免高额税负!
3.应收账款
成功收回的应收账款可能会转化为货币资金。若确实存在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,则应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和资料,并妥善留存以备后续查证。在必要时,这些无法收回的款项可以按照规定进行坏账处理。
对于对方公司而言,无需偿还的应收账款应被确认为营业外收入。如果要做所得税税前扣除,一定要准备以下相关资料,留案备查:
基础申报材料:包括《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专项申报表》、专项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报告等
佐证材料:
相关事项合同、协议或说明;
属于债务人破产清算的,应有人民法院的破产、清算公告;
属于诉讼案件的,应出具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决书或仲裁机构的仲裁书,或者被法院裁定终(中)止执行的法律文书;
属于债务人停止营业的,应有工商部门注销、吊销营业执照证明;
属于债务人死亡、失踪的,应有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债务人个人的死亡、失踪证明;
属于债务重组的,应有债务重组协议及其债务人重组收益纳税情况说明;
属于自然灾害、战争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收回的,应有债务人受灾情况说明以及放弃债权申明。
4.固定资产
参照存货的处理思路。先做固定资产清理,然后转卖,相关的利得/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/支出。
注意增值税的问题:取得时未取得发票且没有抵扣进项的,可以按照3%减按2%处理;如果是取得时抵扣了进项,那么在转售的时候要按照13%的税率缴纳增值税。如果没有转卖,就留给股东,视同分红,缴纳20%的个人所得税。
5.其他资产科目
无形资产、在建工程等科目:
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处置
实在无法处置的分给股东
负债类科目处理要点
1.应付账款
企业有货币资金、有存货、有固定资产,能抵债先抵。可能会面临对方企业的起诉,考虑能否债务重组,最差就是公司破产。如果对方豁免了债务,那么应付账款没了,但是债务豁免要计入营业外收入,少不了一笔企业所得税。交完税才能去注销。
应付账款、应付票据等债务必须处理:
有能力偿还的,及时付清
无法支付的转作营业外收入
2.应付职工薪酬
此科目有余额表明欠发员工工资:
直接支付给员工
无现金支付的,用企业资产清偿
特殊科目处理要点
未分配利润
余额在贷方:分配给股东,缴纳20%个人所得税
余额在借方(亏损):无需处理
如果利润虚高,建议请专业人员重新梳理账务。因为注销的时候,利润过大,可能面临不菲的分红税。专业人士重新梳理账务后,能够合法合理地把未分配利润降下来,交的分红税就少了。
梳理完以后,也不是按照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的总金额来缴纳分红税的。因为注销可以理解成企业自行清算,因此,要扣除股东初始投资金额之后,再计算分红税。
税务清算完成后,公司报表应达到如下状态:
✅货币资金科目可有余额
✅所有者权益科目可有余额
❌存货、固定资产、往来科目必须全部清零
公司注销是一项复杂的过程,税务清算只是第一步。建议企业在注销前提前规划,逐步处理各类资产和负债,避免到最后阶段手忙脚乱。如果对财税政策不了解,最好咨询专业的财税顾问,确保注销过程合规、顺利。
注销无小事,清税要彻底!做好这最后一步,为企业画上完美的句号。